|
——說說人是從哪裏來的 真氣粒子團與靈氣粒子團碰撞後,一些物質逐步回到了原子,分子的形式,並且産生了一些新的元素。這些物質、元素繼續在宇宙中飄蕩,不知經過了多少年,邂逅在一個適當的環境(光照、溫度、濕度等)下産生了水,這個環境是光給的。 水的出现,生命便有了自己的温床。水的活泼与宽容,才有机会孕育生命,无论是灵气粒子团的各种元素,还是真气粒子团裏的一切物质,都可以与水交欢,它从不拒绝。正是各种元素与物质在水裏结合,产生了新的有机物。新的有机物又与灵气粒子团裏的有机物结合形成了微生物,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经过了N次方的邂逅才有这微微难见的生命。从这裏不难看出灵气粒子团裏的有机元素就是生命的种子,光是生命的父亲,水是生命的母亲。 微生物出現後與不同的微生物結合産生了稍大的生物,如,菌類。菌類又不斷與其他生物結合産生了海洋植物。海洋植物的腐爛、發酵、變質産生了脂肪、蛋白質等元素又與水中的氨基酸之類元素結合,形成了第一個無殼的“蛋”。邂逅在适当的环境下,产生了水域动物,第一个动物就是在这个无壳的“蛋”中爬出來的。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在这裏就一目了然了。 有一天,某個地方的水慢慢的消失了,有些海洋動物只好用身體蠕動覓食,這樣極不方便,他們就慢慢的長出了爪子或者翅膀,變成了今天的陸地動物和飛禽。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意識起了先導的作用,比如,魚在陸地想爬行,由于與地面的摩擦力太大就用身體的某個部位支起身體前行,這樣就慢慢的長出了四肢。有些魚喜歡跳躍行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飛禽。 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大自然的食物有限,競爭異常激烈。 有的動物(比如,人)改变了常规的捕猎方法和方式,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群体捕猎和采食。新的采食方式方法,效率大大提高,使他们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们学会了总结和交流经验,出发时便有了目标,行动时便有了目的。在这种有意识的活动中同时产生了他们的活动方法和规律,正是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才使他们从一般的动物中脱颖而出。这说明这个意在行先的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尖嘴猴腮、满脸是毛的猿猴类变到如今“堂堂正正”的人就是靠这种意在行先、一心向善的意识经过千代万代一丝一毫的进化和修炼而來的。古人怕后人不知道这个道理,就在神话故事裏说某动物经过千年修成正果变成人形了。由此可见,人是从九天之外的灵气粒子团裏來的,人死后灵魂还要回到原处,等待转生。 人類經過有意識的活動,對事物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掌握了一些方法,發現了一般的規律。形成了固有的思維特征和認識方法,這就是文化的起源和萌芽。正因爲這樣的猿類有了“文化”才從一般動物中脫穎而出,這是文化的第一次作用。文化的第二次作用是文字的産生,開始進入有文化的曆史,也叫文明史。所謂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環境中人的活動形成的一種固有的行爲方式和意識形態。 从以上可以看出,劳动(活动)创造了人的外形,意识创造了人的灵魂,文化创造了人类社会。所以我在这裏说,人是动物有了文化特征后的思想者和自主体,人不是没有思想的动物,更不是金钱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