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現在開始,地球正在進入能量大升級時期,一系列變化都是在提醒我們一件事: 有一批人倒下,就必然有一批人站起來,這是曆史鐵律。 當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時候,各種“價值主體”將紛紛崛起,這些人才是未來真正的脊梁! 《國富論》裏面有一個觀點: 利潤減少是商業繁榮的必然結果。因爲競爭越來越充分,越來越公平。從哲學上也可以這樣辨證的看: 之前社會的需求和供給都是靠大量的生意人去對接完成的,而現在互聯網那麽發達,根本不需要那麽多生意人去對接了。 靠算法和大數據就可以精准預知各種需求,然後迅速完成生産,這時“生意人”還有什麽用? 什麽是價值主體呢? 比如有文化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識分子,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司機,表演者等等。 在經濟的下半場,社會結構將從“物質架構”向“知識架構”轉變,未來我們已經不缺物質,産能已經嚴重過剩,未來人們缺的是精神糧食,是知識型産品。 未來三年,一個人如果沒有文化想賺到錢,已經基本不可能。 因爲我們開始靠無形的東西賺錢,比如認知/影響力/精神力等等。 今後所有的物質産品,要麽就是0利潤,要麽就是免費提供,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按需分配,隨著物質的豐富,我們一定能進入這個狀態。 因爲很多企業現在根本就不靠産品掙錢,而是靠其他服務盈利。 比如很多書店已經不再靠賣書掙錢了,反而開始帶領大家開讀書會,然後找專業的老師,讓大家一起學習。 從而還能衍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因爲把人聚集在一起了,更多事情可以做了。 同樣的邏輯,很多4S店也是采用同樣的邏輯: 早就不靠賣車掙錢了,而是靠保險/保養/維護/改裝/車主活動等等掙錢,這也是利潤的後延。 未來只有兩種産業能夠賺錢,第一個是服務業,第二個是教育業。 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把自己往這兩大産業去轉型升級,未來一定無錢可賺,或者只能賺到非常少的利潤。 40年前,商業的重心是“産品”,我們都在靠産品賺錢,而如今商業的重心是“人”。 我們必須圍繞如何服務人/提升人爲核心去開展商業。 未來社會將誕生大量自由職業者,無數平台的崛起,使個人有機會參與創造和價值輸出。 你越有能力、越有特點、越有特長,就越不需要依附某個地方。 你的個人能量越高,也就是說修行的德行越高,你越能夠脫穎而出。 未來,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分工合作,共同協作的合作關系才是最好的,人們之間的關系將從雇傭與被雇傭的勞資關系轉變成共同協作的合夥關系,也就是平台+個人結構。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木桶理論不再正確,而是需要刻意揚長,你的長處決定著你的層次,當你把某方面做到極致的時候,自然會有人來與你配合! 一旦形成優勢互補之態,就意味著能發揮出1+1遠大于2的價值。 未來,人的獨立性會越來越強,協作性也會越來越強,和而不同,正在成爲人與人之間的主流關系。 三年到五年後,線上的“虛擬經濟”和線下的“實體經濟”也是交相輝映的,它們形成了經濟主體。 實體經濟的主要功能是服務,人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才有互動的價值。 而你要知道,最強的對手是你自己。 一旦戰勝了自己,便如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 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傳統奮鬥的五大關鍵詞爲背景、學曆、資源、人脈、資曆; 今後奮鬥的五大關鍵詞爲智慧、創新、獨立、個性、理想。 國人正在由“外求”變爲“內求”。外求即求關系、求渠道、求機會;內求即要激發起自己的興趣、熱情和希望。 當你做好你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 未來個人的財富路線是這樣的: 行爲、能力、信用、人格、財富。 在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幫助下,你的行爲積累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後以信用值爲支點,能力爲杠杆,人格爲動力,聯合撬動的力量範圍就是你的財富值,也是你所掌控的世界的大小。 這也能夠說明了,我們能做到什麽,輸出什麽,對方選擇我們,皆是以新的標准去看待。 這個時代對人們最大的考驗,其實是選擇,因爲太多的選擇,讓我們忘記了初心,被時代裹挾著,變得焦慮彷徨。 世界越是紛繁雜複,我們越需要冷靜,每一個階段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夠了。 大事要清醒,也就是在最重要的決策上絕不可以出錯,一定要快、狠、准; 小事要糊塗,在很多紛雜的小事上切不可斤斤計較,否則你的人生會很累。 比起産品同質化,更可怕的是人的同質化,讓我們慢下來,各歸其位,踏實做好當下的事情,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才華才是唯一經得住歲月和時間摧殘的,保持學習,保持進步。 對于個人來說,未來由于自由時間和空間越來越大,所以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就僅次于創新能力。 自我管理是一種自我約束,也是一種自我發掘,這一點任何人都幫不了,只能靠自己曆練和修行。 在未來,傳統文化一定要重視,要不斷複興。 可以預測:未來社會心理出現問題的人會越來越多,這種心理問題就是壓抑、壓力導致的。 心理問題的爆發,會讓我們再一次走回修心這條路。 聲明:本站旨在傳播身心靈成長相關的知識和信息,部分內容轉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