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玉果,是常用中药材,我国南北均有野生分布。近些年由于人们对荒山地的开垦利用和农田大量使用除草剂,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逐年减少,价格不断上升。根据调查,在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上,半夏干品很少,而且需求超过了供应。市场价格是36 - 42元/公斤。因此,半夏干人工栽培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中国草药协会GAP種植基地的相关科技人员通过引种和栽培试验,成功地将野生干半夏转化为一个科种。每亩产量达到160公斤(干产品)。除去成本和费用后,每亩利润超过35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引种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種植地的選擇
幹半夏更喜歡溫和潮濕的氣候,耐寒、耐陰,而不是耐旱。它適合在山坡或平地上種植,與果樹套種,或與玉米、油菜和小麥等高稈植物套種。沙質土壤最適合種植,而重粘土和低窪澇地不適合種植。
種植
幹燥半夏應在冬季的11月至次年的春季播種。播種前,應結合整地。每畝施用2000公斤肥料或堆肥和25公斤過磷酸鈣。它應該變成土壤作爲基肥。播種時,它應該再次被犁,然後再被精細地耙成床。幹半夏主要通過塊莖和植物芽繁殖。
块茎最适合繁殖。他们是在挖的时候種植的。按照17 - 20厘米的行距和7 - 10厘米的行距挖洞。每个洞種植两到三个块茎。每亩使用40 - 50公斤的块茎。土壤覆盖层不应太厚。最好覆盖1 - 2厘米。如果土壤干燥,及时浇水。用植物芽繁殖时,当老叶在夏季和秋季枯萎,叶柄下的植物芽已经发育成熟时,成熟的植物芽将用于带状栽培,行距与块茎繁殖相同。
田間管理
除草,封苗前,应及时除草。中耕深度不应超过5厘米,以避免根部受损。因为干半夏的根生长在块茎周围,并且集中在12 - 15cm的表土层中,中耕应该是浅的而不是深的。
施肥,幼苗完全生长后,每亩施用1∶3的人和动物粪便1000公斤,在芽形成期,每亩施用2000公斤人和动物粪便。当半夏露出新芽,半夏长出新根时,倒入1 : 10的肥料。之后,根据生长情况,每亩施用25公斤腐熟饼肥、20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尿素。
病蟲害防治
旱半夏比較容易發生的病害是葉斑病和病毒病,防治葉斑病可用1:1:120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噴灑,每7-10天1次,連續2-3次;防治病毒病可用5%石灰乳澆灌,將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蟲害主要是紅天蛾,防治方法是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每5-7天1次,連續2-3次。
采收加工
干半夏的生长期为180 - 210天,根据不同的播种季节,可以在同一年或第二年收获块茎繁殖。通常,茎和叶在夏天和秋天枯萎和凋零,然后收获幼苗。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块茎会被小心翼翼地收获,以避免损坏,抖落淤泥,并放入篮子中覆盖。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否则它不会轻易剥落。加工过程中,新鲜半夏按大小、中、小分级,然后分别装入麻袋中,在地上轻打几次,然后倒入清水罐中,反复揉搓,直到外皮被去掉,然后取出并完全干燥。